九江外国语学校 >> 文章 >> 教学科研 >> 科研之窗 >> 科研论文 >>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兴趣为抓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九江外国语学校后勤管... 4-19
九江市教育系统学平险... 4-19
九江市教育系统后勤管... 4-19
公  示 3-3
2022年年度考核结果公... 2-28
公   示 2-22
九江外国语学校2023年... 2-17
九江外国语学校2023年... 2-13
公    示 12-5
九江外国语学校2021年... 11-28
 您现在的位置: 九江外国语学校 >> 文章 >> 教学科研 >> 科研之窗 >> 科研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兴趣为抓手-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作者:   来源:   点击:224   时间:2023-03-24   编辑:信息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以兴趣为抓手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九江外国语学校  孙慧青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终端迅速普及,数据科技、人工智能等新领域不断涌现,抖音等短视频风暴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另一方面,许许多多的学生对学好信息技术又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信息技术教好,让学生喜欢并应用信息技术,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要找准学习动机,在激发和维持上下功夫

1) 创设情境。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已经处于有心求通而不解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时,便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味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或是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向学生展示优秀作品,以引起学生的向往,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别人的成功中体验到即将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并维持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2)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有实用价值的任务来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积极性高,效率高,效果好。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校运动会结束后,布置班级运动会网页展示。这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生气,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得到了贯彻。

3)重视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知道自己的进步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起上进心。

4)正确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评价必须客观、公平和及时。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性格特征,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更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不足。

二、要提高学生注意力,在集中和稳定上下功夫

1)定节奏。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老师就要抓住孩子们的思绪,让他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老师的身上。在教授新课时,有时候会需要复习之前的知识。如果老师只是枯燥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那么有些学生就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老师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学生打分等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一开始就进入到了比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2)稳步骤。在良好开端的前提下,学生的注意力最多只能坚持10-15分钟,当老师要讲到关键部分时,很多学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这时要学会向学生“示弱”,学生会觉得很奇怪,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题竟然把老师也难倒了呢?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到了所说的难题上。老师的难题他们解决了,学生自信心瞬间爆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学生保持住了注意力,继续有效的学习下去。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都是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思绪很自然地朝着老师所预设的方向思考。在持续的暗示下,学生的注意力会保持得越来越久,听课效率也越来越高。

3)抓收尾。要上好一节课,开头、中间固然重要,但是结尾确实却是整节课的“点睛之笔”。很多老师发现一节课下来,不管你的课上得怎样精彩, 学生的表现如何出色,在进行小结时,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完全说不出来这节课学了什么,要么把整节课的内容全都复述一遍。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不受控制了,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教师在整节课结尾时可以用提纲、结构图、首尾呼应、作品赏析等帮助学生整理本课内容。比如在讲授“文本的对象插入”时,就可以把学生的文本插入作品与之前的文本作对比,此时学生就会产生直观感受。

三、要发掘个体差异,在因材施教和鼓励引导上下功夫

1)分层共学。让在学习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努力使学生向更高目标不断推进。比如上课时,除了教授基础内容外,还可以有计划地讲授扩展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必须掌握,那么基础好的同学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简单重复而产生心理饱和的现象。

2)分组共进。让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定方向,选择自己的组友,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在活动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做得比较好的作品在全年级教学中给示展示,并推荐好的作品参与省、市、区信息技术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3)分类共管。有的同学,把信息技术课当成娱乐休息课,上课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如果长时间沉迷其中,容易过度依赖虚拟世界,产生空虚的感觉,引发心理常见病。因此家长、学校及社会有必要采取行动,担负起辅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责任。作为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对学生在校内的上网内容也要严格监督。

参考文献:

[1]陶莎莎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考试周刊》

[2]徐亚慧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我见《神州》

[3]夏学华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关闭窗口]

外国语学校咨询热线

COUNSELING HOTLINE

初中部:0792-8225035高中部:0792-8537113 传真:0792-8220759

九江外国语学校 ©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庐山大道赣ICP备06002003号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